血管健康網
  • 首頁
  • 血管健康知識
  • 就醫資訊
    • 血管疾病(依病名分)
    • 血管疾病(依症狀分)
  • 名詞解釋
  • 關於本網

慢性靜脈疾病介紹 - 病因及症狀

4/6/2018

0 Comments

 
慢性靜脈疾病是影響腿部血管的常見疾病,靜脈負責血液從腿部輸送回到心臟,正常的靜脈有一系列的瓣膜,可以打開和關閉控制血流方向,讓血液從腿部表面直接流向深靜脈血管,流回心臟。

如果靜脈內的瓣膜無法正常工作,正常血流阻塞,或者小腿肌肉無法正常運送,血液可能在靜脈中倒流並在腿部積水,匯集的血液可以增加靜脈壓力。這可能導致嚴重程度不等的問題(如腿部沉重,疼痛或擴張或難看的靜脈)。嚴重時的症狀包括腿部,腳踝或腳部腫脹,皮膚顏色變化,腿部皮疹,復發性皮膚感染和慢性潰。患有這些嚴重症狀的人又稱為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
慢性靜脈疾病的原因

任何增加腿部靜脈壓力的問題都會加大靜脈口徑,這有可能損傷瓣膜,導致更高的壓力和更嚴重的靜脈功能受損,並最終導致慢性靜脈疾病。

多種原因可能會增加靜脈內壓力,其中包括:

● 靜脈內的血塊 - 凝塊會阻塞血液流過靜脈並導致壓力增加。通常這會導致靜脈或瓣膜永久性損傷,即使凝塊溶解後也是如此。

● 腿部受傷或手術 - 阻斷靜脈血流的傷害或手術會增加壓力。

● 體重過重或體重增加 - 懷孕或肥胖的體重增加會增加腿部靜脈壓力並損害靜脈和瓣膜。

● 站立或坐得太久 - 長時間站立或坐著不走可能會減少血液從腿部流向心臟的運動,並導致血管壓力增加和血液積聚,這是因為腿部肌肉在血液循環中扮演重要角色,充當將血液從腿部移回心臟的作用。

慢性靜脈疾病症狀

慢性靜脈疾病可引起無痛性放大靜脈、皮膚刺激、皮疹、皮膚變色、瘙癢、腫脹和皮膚潰瘍。通常在一天結束或長時間站立後,腿部可能會感到沉重,疲倦或疼痛。 

擴張的靜脈 - 靜脈疾病最常見的特徵是變大的靜脈。擴張的靜脈可能表現為薄的藍色線條,通常稱為蜘蛛網狀靜脈,更嚴重的血管成為扭曲且突出的靜脈,稱為靜脈曲張。

腫脹 - 長期存在的慢性靜脈疾病可導致腳踝和小腿腫脹(水腫)。有時這種腫脹僅在下午時才明顯;有時候整天始終存在,隨著腿部抬高,腫脹可以減輕,因此在早晨它可能不那麼明顯。

皮膚變化 - 數月至數年的血液積聚和靜脈壓力增加可導致皮膚變成棕褐色或紅褐色。通常情況下,皮膚的變化最初在腳踝周圍是明顯的,首先從腳踝內側開始,但經常發生在脛骨和腳上。

腿部血液聚集常常導致皮膚發炎和發炎,這會導致發紅、瘙癢、乾燥、流體滲出、結垢、刮傷引起的開放性潰瘍,以及結痂或結痂。有些人會出現棕色或紅色光澤的區域,這些區域很硬且有疤痕,可能會很痛。這樣的情形,稱為鬱血性皮膚炎或是脂肪皮膚硬化症。
Picture
靜脈性潰瘍

靜脈性潰瘍 - 由慢性靜脈疾病引起的開放,不癒合的潰瘍稱為靜脈性潰瘍或靜脈淤滯性潰瘍。

內踝最常見的淤血性潰瘍位置較低,但它們也可發生在外踝和脛部區域。靜脈潰瘍通常發生在腳踝上方,而且靜脈性潰瘍通常是由於受傷或由於反覆刮傷等原因造成的,有的時候可以有多發性的潰瘍。

靜脈潰瘍通常以小瘡開始,但是如果沒有好好處理,可能可以擴大至相當大。

​靜脈性潰瘍通常會有中度的不舒服,傷口淺,在底部有紅色外觀,並也可能滲出或排出少量至大量的液體。如果沒有好好處理,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數月或數年)才能癒合。

如果有相關的症狀,懷疑是慢性靜脈疾病,請找專門的血管外科醫師作進一步診斷及治療。

文 / 血管外科 柯博仁醫師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按這裡提問


    分類瀏覽

    All
    動脈瘤
    動脈阻塞
    動脈剝離
    靜脈栓塞
    靜脈曲張
    洗腎通路
    醫療器材
    血管健康資訊

    分月瀏覽

    March 2019
    June 2018
    April 2018
    February 2017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April 2016
    Dec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anuary 2015
    December 2014
    November 2014
    October 2014
    September 2014
    July 2014
    June 2014
    May 2014
    April 2014

    RSS Feed

©2014 - 2020 血管健康網 vascular-heal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非經許可,請勿轉載。
 
免責聲明:本站提供的資訊僅供參考用,並非對特定案例之專業診療意見。
Photos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from medisave, InstitutoMedicoLa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