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腳部疼痛不可輕心,小心血管阻塞導致截肢,有這樣的例子:
右側股動脈阻塞15公分如何處理?昨天已在恩主公醫院做血管攝影術發現右側股動脈完全阻塞約15公分長,右側姆趾已截肢傷口無法癒合壞始發臭。
提醒您和家人,懷疑下肢動脈血管塞住了,到了第四期會導致缺血性壞死,所以要即早發現才能予以適當治療。
淺股動脈15公分阻塞,算是中長段阻塞,如果加上有明顯缺血症狀,就強烈建議作血管介入治療。
依目前動脈血管阻塞性疾病治療進展,現在的醫療技術,血管阻塞做介入治療的方法,當然是以血管腔內介入為首選。也就是做了血管攝影確定阻塞的位置長短之後,用導絲導管將血管阻塞的部分打開,之後作血管氣球擴張術。如果氣球擴張術的效果比較後,再考慮放置血管支架。一般而言血管介入手術,只要輕度麻醉,穿刺傷口,危險性極小。如果病患所在的醫院,沒有實施血管腔內介入的技術,那麼就考慮傳統的繞道手術,目的也和血管介入手術一樣,都是希望把血液送到阻塞的遠端,總之股動脈阻塞所造成的足部傷口,在進行足部傷口的清創或截肢之前,希望都能先做血流的手術,以免傷口繼續惡化。
股動脈阻塞的血管介入手術(導管手術)在現代的血管外科臨床醫學算是一項相當成熟的手術項目,相對於傳統的繞道手術具有傷口小、流血少、創傷小等優點,所以基本上是做為第一選擇,它的好處有:
不用全身深度麻醉,風險較小
導管手術傷口其實只是在鼠蹊部的一個穿刺傷口,一般而言只要在輕度麻醉下,加上一些局部麻醉針劑注射,就可以實施手術。而下肢動脈阻塞的患者,多半是年紀大的長者,身體也可能合併有其他的內科疾病, 在考慮下肢血管阻塞的治療時,麻醉的風險不可以不考慮進去。如果能夠選擇不需要深度麻醉的血管腔內治療作為一開始的治療,就能夠把麻醉風險降到最低,那麼對於患者的健康是比較不會有影響的。
依目前動脈血管阻塞性疾病治療進展,現在的醫療技術,血管阻塞做介入治療的方法,當然是以血管腔內介入為首選。也就是做了血管攝影確定阻塞的位置長短之後,用導絲導管將血管阻塞的部分打開,之後作血管氣球擴張術。如果氣球擴張術的效果比較後,再考慮放置血管支架。一般而言血管介入手術,只要輕度麻醉,穿刺傷口,危險性極小。如果病患所在的醫院,沒有實施血管腔內介入的技術,那麼就考慮傳統的繞道手術,目的也和血管介入手術一樣,都是希望把血液送到阻塞的遠端,總之股動脈阻塞所造成的足部傷口,在進行足部傷口的清創或截肢之前,希望都能先做血流的手術,以免傷口繼續惡化。
股動脈阻塞的血管介入手術(導管手術)在現代的血管外科臨床醫學算是一項相當成熟的手術項目,相對於傳統的繞道手術具有傷口小、流血少、創傷小等優點,所以基本上是做為第一選擇,它的好處有:
不用全身深度麻醉,風險較小
導管手術傷口其實只是在鼠蹊部的一個穿刺傷口,一般而言只要在輕度麻醉下,加上一些局部麻醉針劑注射,就可以實施手術。而下肢動脈阻塞的患者,多半是年紀大的長者,身體也可能合併有其他的內科疾病, 在考慮下肢血管阻塞的治療時,麻醉的風險不可以不考慮進去。如果能夠選擇不需要深度麻醉的血管腔內治療作為一開始的治療,就能夠把麻醉風險降到最低,那麼對於患者的健康是比較不會有影響的。
沒有開刀傷口,創傷小恢復快
對於股動脈阻塞的患者,使用傳統繞道手術來做治療,手術道口比較大:大腿根部有一個五到十公分的刀口,在膝蓋附近會有另外一個五到十公分的刀口。在皮下組織會用皮下隧道器作一個大約30公分長的隧道,作繞道血管經過的路徑。所以整體而言,做傳統繞道手術來治療股動脈阻塞,除了失血較多外,對於軟組織皮膚的創傷當然是比較大的。手術之後復原時間當然也比較長,大概需要一個禮拜以上肢體腫脹才會減小,慢慢地恢復行動能力。
不需要另外使用血管替代(移植)物
如果在沒有下肢血管導管手術技術的醫院,那麼就必定要在深度麻醉下,作繞道手術。除了手術的風險較大、傷口大、失血多之外,另外一個需要考慮的就是繞道血管的取得。一般而言,繞道手術如果要得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必須使用自體靜脈周圍要道血管的移植物。然而現代的老年人因為心血管疾病的普遍增加,常常靜脈血管的取得不易,甚至已經被用作心臟繞道手術之用,如果沒有和自體血管周圍繞道血管之用,那麼就必須用人工血管做為繞道手術血管。這樣一來,手術繞道之後的長期效果,不見得會比血管介入導管手術效果還要好。
綜合以上理由,現在對於股動脈血管阻塞的患者,基本上會把血管腔內介入(導管)手術會作為第一線考慮。
---
文、圖 / 血管外科主任 柯博仁醫師
對於股動脈阻塞的患者,使用傳統繞道手術來做治療,手術道口比較大:大腿根部有一個五到十公分的刀口,在膝蓋附近會有另外一個五到十公分的刀口。在皮下組織會用皮下隧道器作一個大約30公分長的隧道,作繞道血管經過的路徑。所以整體而言,做傳統繞道手術來治療股動脈阻塞,除了失血較多外,對於軟組織皮膚的創傷當然是比較大的。手術之後復原時間當然也比較長,大概需要一個禮拜以上肢體腫脹才會減小,慢慢地恢復行動能力。
不需要另外使用血管替代(移植)物
如果在沒有下肢血管導管手術技術的醫院,那麼就必定要在深度麻醉下,作繞道手術。除了手術的風險較大、傷口大、失血多之外,另外一個需要考慮的就是繞道血管的取得。一般而言,繞道手術如果要得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必須使用自體靜脈周圍要道血管的移植物。然而現代的老年人因為心血管疾病的普遍增加,常常靜脈血管的取得不易,甚至已經被用作心臟繞道手術之用,如果沒有和自體血管周圍繞道血管之用,那麼就必須用人工血管做為繞道手術血管。這樣一來,手術繞道之後的長期效果,不見得會比血管介入導管手術效果還要好。
綜合以上理由,現在對於股動脈血管阻塞的患者,基本上會把血管腔內介入(導管)手術會作為第一線考慮。
---
文、圖 / 血管外科主任 柯博仁醫師